向村民宣傳征兵工作及產業獎補政策
入戶向村民宣傳小額貸無息貸款政策
調研舊岜粒坡排灌渠建設現場
陽春三月,萬物復蘇,當大地漸漸回暖,在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同良村,有一個身影又開始了一年的忙碌。
“羅書記,我家今年打算種十畝甘蔗,選哪個品牌的種子比較好?”“羅書記,我兒子明天要從廣東回來,要不要隔離???”“羅書記,春季征兵工作就要開始了,村里面有合適的人員推薦嗎?”干部群眾時常掛在嘴邊的這位羅書記,實際上去年4月才來到同良村,年輕的臉龐與處理問題時的輕車熟路之所以能形成鮮明的對比,背后有著一段特殊的故事。
青年骨干挑大梁 “技術控”變身“父母官”
到2022年3月27日,“第一書記”這個稱呼伴隨著羅植仕就已經整整4個年頭了,回想起還沒成為第一書記之前的日子,作為南寧威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資產管理員,羅植仕曾是個十足的“技術控”,常常要跟隨項目深入到廣西、云南等地的貧困山區,正是因為見識過貧困的可怕,當2018年3月26日接到上級通知要前往橫州市鎮龍鄉合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,羅植仕的心里既激動又忐忑。
“接到駐村通知的前一天,我正在和單位領導前往上林縣的一個幫扶村去學習,在路上收到組織要派我去駐村的消息時,我想到了廣闊天地,大有作為這句話,想到可以為脫貧攻堅出一份力,一方面是比較激動的,但是另一當面,又擔心沒有基層經驗的我能不能做好這份工作,家里面女兒只有2歲多,妻子又在村里面做老師,一時間又不知道怎么和家里開口?!被叵肫?年前,羅植仕仍然記憶猶新,只是沒想到,當自己和長期在鄉村教書的妻子溝通時,得到的是鼓勵和支持,就這樣,羅植仕帶上了一些簡單的日用品便開啟了駐村之路。
合源村群山環繞、山清水秀,日照時間長,土壤含鐵量高,種植的農作物品質較好,但是由于地處偏遠,產品銷路一直困擾著鄉村的發展,3年間,羅植仕自己當上了“代言人”,把合源村的紅薯、酸筍、土雞等農產品通過游園會、展銷會等方式帶到了城市,助銷農產品2萬斤,帶頭搞起合源村林下養殖示范園,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不到2萬元到30萬元,2019年底合源村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。
直面挑戰再出發 接過鄉村振興的接力棒
脫貧攻堅任務圓滿結束后,根據組織安排,羅植仕原本應在2020年4月結束駐村,在即將收隊的日子里,來不及體會分別的不舍,羅植仕又收到了繼續派駐的消息。
“經歷過脫貧攻堅的人,多多少少都有點害怕繼續留任?!泵鎸κ欠褚^續留任這個選擇,羅植仕的內心充滿了矛盾,“害怕自己堅持不下去,不知道留任下來還能做什么?!钡强紤]到其他同志各自的困難,同單位的一位第一書記也在幫扶點堅守了5年,而自己對農村工作還算熟悉,再加上3年的駐村生活讓自己對農村的黨員、群眾也有一份責任和不舍,最終,他選擇了繼續留任,只是,原以為會繼續留任的合源村變成了江南區江西鎮同良村。
同良村的情況與合源村不同,同良村位于南寧市西南面,距南寧市區約30公里,交通便利,經濟發展的條件好,集體經濟基礎好,被自治區組織部列為全區第一書記產業扶貧考察點,先后引進了世旺養鴿場、立騰養雞、新希望養豬、創億鵪鶉廠等4家自治區、南寧市級的養殖龍頭企業,并依托世旺養鴿廠打造同良村興旺鴿品牌延伸產業鏈,實現了自我造血,為村民們提供了400多個就業崗位。經過實地調研,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在羅植仕的心中徐徐展開,為了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穩定群眾就業,一年來,羅植仕帶領駐村工作隊進家門、聽民情,先后走訪了脫貧戶、監測戶、黨員、一般群眾300多戶,2021年村級集體經濟達53.5萬元,有效實現了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,群眾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。
駐村四載“多面手” 初心不變為百姓
在摸清楚同良村的基本情況后,羅植仕整理出了工作的“三字訣”:一是“穩”,同良村發展的優勢明顯,但是守住這些成果也并不容易,大到集體經濟,小到一家一戶,任何問題都不能忽視,要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;二是“嚴”,同良村是南寧市的郊區,各方面工作要求都很高,作為各項政策的落實者,要守好第一道關卡,使各項工作有序開展;三是“變”,雖然在脫貧攻堅方面有著豐富經驗,但是羅植仕也時常思考著鄉村振興怎么做,把關注點逐步從貧困人口人群轉向組織振興、人才振興、產業振興、生態振興和文化振興,不斷提升農民生活質量。
一年來,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同時,羅植仕還積極創新,結合建黨100周年契機,組織村民開展“學黨史 感黨恩 永遠跟黨走”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匯演,調動了村民們參與黨史學習的熱情;團結村委干部,在各坡隊召開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大會,讓村民變“股民”,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打下堅實基礎;積極向上級政府和后盾單位申請產業發展資金和項目,申請到了舊岜粒坡農用灌溉水渠項目、舊岜粒坡飲水管道更新項目,同時獲得后盾單位扶持產業發展資金5萬元建設同良村集體經濟養殖園投放閹雞620只,在2022年春節上市后獲得一致好評。
回顧4年的駐村生活,羅植仕感慨萬千:過去的4年里,發生了很多變化,我們的國家實現了全面脫貧這一歷史性的跨越,作為一名第一書記,我輾轉橫州市、江南區兩個地方,從一個基層工作的“小學生”成長為獨當一面的“多面手”,有幸參與和見證了很多偉大的時刻,但是作為一名父親,我的女兒從牙牙學語到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,我卻幾乎沒有參與她成長的時刻,這也是我最大的遺憾。去年的父親節,我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,是女兒自己畫的一幅畫,在她的畫里,我們一家三口走在清潔美麗、綠樹成蔭的鄉間道路上,我想,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受到了我的感染,也肯定了我的工作,把她畫中所描繪的場景變成現實,就是我奮斗的目標!
(通訊員:張美娜 陳飛/文 駐村工作隊員/圖)